张晓刚出席首届青岛国际标准化论坛
6月28日,2017青岛国际标准化论坛在青岛召开,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田世宏、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主席张晓刚、青岛市市长孟凡利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论坛以“标准让城市更加智慧”为主题,来自ISO、IEC、ITU三大标准化国际组织、联合国机构和国际铁路联盟等国际组织,以及全国质检系统、商务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海尔集团等400多名代表出席了论坛。
本届论坛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山东省政府指导,青岛市政府主办。田世宏在致辞代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向出席本届论坛的各位嘉宾表示欢迎。他指出,标准是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支撑。
标准是世界通用语言,在推动标准国际合作,服务全球治理和经贸交流的方面,田世宏提出倡议,他说,首先要架设标准对接平台。首届青岛国际标准化论坛,受到了来自国际、区域和有关国家标准化机构的高度关注。要以此为契机,本着开放、创新、合作、共赢的原则,紧贴全球热点,交流共建标准、共享发展的良好实践,将青岛国际标准化论坛打造成凝聚共识、分享经验、服务发展,具有一定影响的交流合作平台,为国际标准化事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二是加强标准体系兼容。要在国际标准框架下,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加快构建标准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促进政策、规则、标准有机衔接,推动信息互换、标准互认、能力建设互助,不断夯实标准体系兼容的坚实基础,服务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促进世界经济包容和联动式发展。三是唱响标准发展之曲。标准化不是独奏曲,而是交响乐。我们要聚焦各国关注、发展急需、影响深远的重要领域,不断完善国际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机制,支持发展中国家更多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加大电力、铁路、交通、海洋等领域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交通、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的国际标准研制推广。要加强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环境保护、绿色低碳等可持续发展领域国际标准制定与实施,为建设更加智慧的城市提供解决方案。
张晓刚自2013年在第36届ISO大会上当选为主席后,是ISO68年历史上首位担任最高领导人职务的中国人。他在致辞中表示,在人类社会共同的征途中,标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ISO标准已经成为迎接世界挑战的主要工具之一。同时提到,2017年对ISO来说是划时代的一年,ISO将庆祝它的70岁生日。70年来ISO聚集了成千上万名专家通过协商一致的模式来制定被世界广泛使用的标准。ISO的这种独特工作模式完全基于合作方之间的信赖、透明和合作,这也正是ISO超越其它组织的核心价值所在。70年来,ISO的大家庭从当初的25个发展到了现在的163个,发布了21000多个国际标准,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复苏提供了帮助。
孟凡利在致辞中表示,青岛是中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经济总量超过万亿元。青岛产业发达、充满活力,孕育了海尔、海信、青岛啤酒、中车四方等一批驰名中外的品牌企业,被誉为中国的“品牌之都”。青岛年国际贸易总额突破1000亿美元,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重要节点和支点城市,获得世界银行中国投资环境“金牌城市”称号。作为中国最早启动工业化的城市之一,青岛率先实施了“标准化+”战略。目前,25个国际和国家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秘书处设在青岛。青岛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80多项、国家标准800多项、行业标准900多项。依托“标准化+”,青岛加快向宜居幸福创新型国际城市迈进。
据了解,本届论坛还设有六个专题论坛,即由中国标准化协会、海尔集团、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船舶信息中心、青岛大学分别承担的“自愿性可持续标准研讨会”、“先进标准引领智能制造发展”、“标准助推高铁装备与技术创新发展”、“国际标准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船舶海洋产业发展和标准化”、“国际标准化人才培养与教育”。
论坛过程中还举行了国际标准化培训基地(青岛)揭牌仪式、以及由国家标准委、青岛市政府与ISO签订的国际标准化培训基地(青岛)三方行动计划。
